- 基于系统思维的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2025-10-11
- 高等数学多模态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研究 2025-10-11
-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改革2025-1-16
- SOLO分类视域下的地理问题链教学策略研究2025-1-16
- 指向探究实践能力培养的初中生物跨学科教学研究2025-1-16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探究式学习策略2025-1-16
- 从英语谚语学习中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4-12-9
- 新工科视域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2024-12-9
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闭幕 探索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践
基础教育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点,肩负立德树人的使命,其高质量发展关乎学生成长与国家未来。10月30日至11月1日,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与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北京市第八中学、北京小学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办强办优: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特色实践与探索”为主题,设五场主旨报告、两场跨界报告、“全景沉浸式研修”,推出三十余节研究展示课、七大平行论坛及专家高端对话。来自全国各地的2500余名中小学书记、校长、教师及专家学者参与研讨。
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院长姚炜致开幕辞时说,期待论坛为教育界同仁搭建交流桥梁,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教工委书记邴浩提到,西城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为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西城力量;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杨银付表示,“十五五”时期需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进一步办优办强基础教育,缩小教育差距,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聚焦核心议题 分享实践经验
论坛期间,多位专家学者与校长围绕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主旨报告:福建福耀科技大学校长、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原校长王树国作题为《新技术革命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成长》的主旨报告,提出建设“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国际化”新型研究型大学,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为主线,指出大学必须打破学科壁垒、深化产教融合,用项目牵引、交叉创新点燃学生创造力,探索走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之路,引领新技术革命背景下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做题为《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的主旨报告,他建议通过价值引领、创新驱动、数字赋能,打造兼顾公平与质量的教育现代化样板;北京市第八中学校长王俊成作题为《发展素质教育,培育创新人才》的主旨报告,全面介绍了北京八中源远流长的素质教育和创新引领的超常教育,阐述教育“三个提升”和“两个促进”的根本价值,即提升人的生存能力、提升人的生活品位、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促进社会发展、促进人类美好;北京小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北京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李明新作题为《为了让学生更幸福地荡起双桨——北京小学“五养”教育的思考与探索》的主旨报告,介绍学校以“五养”教育理念创新育人实践:慢养尊重规律,顺养因材施教,牧养激发自主,素养重视养成,调养促进身心和谐,落实五育融合,构建适合学生幸福成长的生态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的时代新人。
多元交流 深化实践探索
10月31日下午,北京八中、北京小学提供31节公开课展示,22位教学名家点评,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韩平等专家从高品质学校与课程建设角度作学术总结。
11月1日上午,七大平行论坛同步开展:中学教育组,多位中学校长围绕“以美化育”“高质量发展突围”“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等主题分享实践;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组,聚焦多元创新人才培育、科技高中育人形态等议题,探索人才贯通培养路径;小学教育组,探讨课堂变革、数字化转型、红色教育等,分享九年一贯制办学、科学教育等实践经验;教师发展组,从教师能力提升、数智赋能教研、教学评价改革等方面,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教育行政组,交流乡村教育范式、科教融合、教育治理等;数智赋能组,围绕人工智能赋能个性化科学教育、学校数字化转型等,探索数智时代教育变革;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组,聚焦思政课教材建设、“大思政课”实践、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价值引领。
11月1日下午,高端报告与对话环节深入探讨基础教育关键问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原会长王佐书作大会总结,鼓励教育工作者以人工智能输出的信息为“参考答案”,坚守教育本质,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责任编辑:史秀秀】
来源:新华网
- 上一篇:聚焦教育强国建设 精心编制高校“十五五”规划 2025/11/4
- 下一篇:基于系统思维的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高校 2025/10/11
